为什么全棉面料的一直是行业的难题-回收全棉面料:致力于自主创新,先后组织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等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围绕企业和纺织行业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进行研发,在纤维功能化与生态印染方面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并在行业内推广应用,曾获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纺织是传统产业,但同样离不开创新,需要不断研发新工艺、新原料、新助剂、新产品。近年来,联发纺织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创新研发,建立了研究院、QC小组到全员的三级创新体系,以创新为动力促进质量提升。
全棉面料的平整度一直是行业的“卡脖子”难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联发纺织联合江南大学对全棉面料的高保形展开系统研究,将折皱回复角从220-240度提升到320度左右。该项目也被列入“十三五”研发计划,今年上半年,成果通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江苏联发高端纺织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处处长向中林介绍,以省属高端研究院为龙头,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公司将染整、先进纺织纤维、生产技术研发作为三个主攻方向,对技术难题实施立项攻关。2020年共组织了393个项目的攻关,有效带动了产品质量提升。“产量是钱,质量是命。”这在纺织里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曾经,公司就因为产品质量差点儿流失一家大客户。通过对标客户要求,找到差距,把产品质量提上去,联发纺织才重新赢得客户的信赖。这次教训,也更坚定了联发纺织要做强质量的决心:“客户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去提高质量,企业生存都是问题。”
为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鼓舞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主战场,青岛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开展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经过广泛发动、组织申报、评审委员会评审研究、征求意见等程序,共评选出10名“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0名“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
为什么全棉面料的一直是行业的难题-回收全棉面料: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山东省生态纺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生态纺织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房宽峻当选为2021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市场可以没有联发,但联发不能没有市场,只有重视质量工作,企业才能有市场竞争力。”带着这样的紧迫感,联发纺织将质量作为立身之本,从1998年就开始导入“A管理模式”学习,此后又陆续导入9000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和精益生产、5S等管理模式和方法,2008年开始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工作推进小组,组织全员培训,全面对标、全面贯标。有质量才有市场:“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走在联发纺织的生产车间里,这样的质量标语几乎随处可见。对这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企业来说,追求质量是发展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科学管理方法的推广实施,使得联发纺织的管理规范、标准得到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公司在2007年荣获“出口免验企业”,2010年获南通市市长质量奖,2014年获江苏省质量管理奖。过硬的质量,也为联发在市场上赢得更多先机。公司综合实力连续20年保持全国色织行业前三位,连续20年蝉联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百强,江苏色织行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