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7 14:07:53 人气:956 来源:
新的智能纺织品旨在解决这两个问题。它由基于纤维的LED组成,可以通过几个同样基于纤维的输入设备激活,包括光、触摸和温度传感器、射频天线、生物传感器模块和能量存储系统。
由此产生的智能纺织品可以根据这些设备的输入显示不同的图像或颜色。因此,它可以被制成触摸屏窗帘,在人们走过时收集能量的地毯,或根据温度变化而发光的衬衫。
重要的是,由于新织物中的所有电子元件都嵌入了纤维,它们可以被编织成任何需要的形状。这些元件首先被涂上一层材料,以帮助它们承受额外的拉伸,而一些元件则被编织起来以提高其耐用性。研究人员使用导电粘合剂和激光焊接将多个组件连接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一种智能纺织品,可以使用标准的纺织品制造工艺以更大的规模生产,这开辟了它可能可行的应用范围。
这项研究的联合首席研究员Luigi Occhipinti说:“通过整合基于纤维的电子、光子、传感和能源功能,我们可以实现一个全新的智能设备和系统类别。通过释放纺织品制造的全部潜力,我们很快就能看到智能和能源自主的物联网设备,它们被无缝地整合到日常物品和许多其他领域的应用中。”
3月下旬,陵县恒宇纺织成功试纺再生涤/高收缩涤纶混纺纱线。
再生涤纤维属于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有着成本低、节能、减排、环保等优点。高收缩涤纶是经热处理后的改性涤纶,收缩率达到20%至50%,甚至是70%,经处理后可有效改善织物手感、弹性和毛感,与不收缩的其他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交织,可赋予织物凹凸感。两种原料混纺纱线用于面料,具有柔软的手感、优雅的光泽及良好的吸湿透气性、热稳定性、抗皱性、回弹性、可染性以及抗起球性,是制作衬衫、裙子及其它服装的上佳面料。
为了改善和提高C32S品种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需要,特别从细纱专件的使用及细纱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C32S品种的质量水平得到了循序渐进的提高,最终成纱质量满足了客户要求。因优化试验为不同时间段做的,所以各次试验的配棉、粗纱和细纱锭号不尽相同,但是每次试验的各个试验方案是同配棉、同粗纱、同细纱锭号和同等条件下做的试验,有较强的对比优选性,不影响我们对试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注以下试验均在航发V牵气动摇架上做的。
试验一:试验机台26#细纱机,探讨新型上下销对产品质量的改善作用。
试验结果分析:使用新型上下销,对罗拉隔距、摇架刻度、钳口大小和后区牵伸倍数进行优化调整,改善了产品质量。方案三相对方案一:条干改善0.86%,千米细节(-50%)改善5个, 千米粗节(+50%)改善61个,千米棉结(+200%)改善26个。
试验二:试验机台24#细纱机,在使用新型上下销的条件下,对罗拉隔距、摇架刻度位置参数进行优化。
试验结果分析:在使用新型上下销的条件下,隔距17.7*27.3mm,摇架刻度(前*中)-3*44,即方案一为优选方案。
试验三:试验机台21#细纱机,在使用新型上下销,隔距17.7*27.3mm,钳口3.5mm,摇架刻度(前*中)-3*44,后区牵伸1.25倍,同等条件下,探讨后区压力棒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分析:在同样条件下,不使用后区压力棒,条干CV%恶化0.42%,千米细节(-50%)恶化18个,千米粗节(+50%)恶化36个,千米棉结(+200%)恶化64个。我们采用后区压力棒进行生产。
试验四:试验机台29#细纱机,在使用新型上下销,隔距17.7*27.3,钳口3.5mm,摇架刻度(前*中)-3*44,使用后区压力棒,同等条件下,做后区牵伸倍数优化试验。
试验结果分析:方案一,后区牵伸倍数为1.24倍时,成纱质量指标最优。我们采取1.24倍后区牵伸进行生产。
试验五:试验机台14#细纱机,在隔距18*26mm,钳口3.0mm平面,摇架刻度(前*后)-4*45,后区牵伸1.25倍,使用后区压力棒,同等条件下,做肇东下销与老式下销的质量指标对比。
试验结果分析:在同样条件下,使用肇东下销相对老式下销,条干CV%值改善0.44,千米细节(-50%)改善6个,千米粗节(+50%)改善38个,千米棉结(+200%)改善13个。
试验六:试验机台14#细纱机,在隔距18*26mm,钳口3.0mm平面,后区牵伸1.25倍,使用后区压力棒,同等条件下,探讨肇东下销、老式下销,摇架刻度位置之间对质量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分析:经分析上销前移,上皮辊前冲,对质量指标有改善作用。我们使用肇东下销、老下销时,均采用摇架刻度(前*中)-5*44。
总结:通过六个试验十七个方案的试验优化,我们找到了C32S品种生产质量所需要的专件要求和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认为:上下销类型、后区压力棒、摇架刻度(前*中),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钳口隔距块大小等参数对成纱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有不断探索,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才能找到适合本企业的纺纱专件器材和纺纱工艺参数。认为试验优选方案为:使用新型上下销、后区压力棒,罗拉隔距mm17.7*27.3,摇架刻度(前*中)-3*44,后区牵伸倍数1.25倍,钳口3.5mm双面,对应的成纱质量较好。条干CV14.56%,千米细节(-50%)6,千米粗节(+50%)116,千米棉结(+200%)176,强力CV%7.20,平均强力274CN,重量偏差+1.2%,实际回潮率7.0%。
纺织品一直在变得更加智能,但它们的尺寸和范围通常相当有限。现在,由剑桥大学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团队打造了一个46英寸的纺织品显示屏,上面装有LED、传感器和储能器,可以用现有的工业制造工艺制造。
近年来不乏智能织物和纺织品的亮相,包括一些从阳光和运动中吸收能量的织物,一些像触控板一样感知触摸的织物,以及一些可以纳入衣服中为佩戴者加热或冷却的织物。但也有一些限制--这些通常只能做单一的工作,而且制造往往是一个繁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