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1 21:33:08 人气:893 来源:
环保严查给布料染厂起到环保革新的推动力:“既然染色环节用水量大,也是我们行业的痛点,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从这里入手,能不能不用水。这个想法在当时来说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作为溢达集团资深研发工程师,陈新福也是无水染色项目的负责人,他向记者描述着项目创立之始大家的质疑与不解。抉择当先,要在当下。不服输的溢达人在2013年,组建了十余人的技术团队开启了无水染色技术的研发之路。历时一年,研发团队终于在成百上千的组合中找到了一组合适的溶液配比可代替水来染色,完成了无水染色技术实验室阶段的验证。“无水染色技术可以大大地减少印染行业污水的排放量,但实验室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取决于这项技术的工业化推广和应用。”一时的成功没有让溢达人迷失,反而让团队对于下一步走么走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张玉高说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工业化道路艰难又漫长,但溢达人信心满满。通过接下来六七年的不懈努力,生产工艺设备的不断完善,无水染色技术成功从实验室走向了工业化。并建立了第一条年产3000吨棉纱无水染色生产示范线。与传统水介质染色相比,该技术可节约100%的盐,95.8%的水,降低能耗39.3%,活性染料利用率由约60%提升到了97%。此外,在整个印染过程中,无需对纱线进行前处理和染色后处理,除节水外,在前处理、后处理环节,都无需使用化工料。按照溢达团队测算,倘若该项无水染色技术在全国全行业使用,每年可节约大约194个西湖的水量。
权威鉴定 晓喻新生:2022年1月11日,一场在广东佛山召开的创新技术鉴定会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在这个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由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承担的“极性/非极性二元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上,周翔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印染协会会长陈志华担任副主任,5名委员均来自行业知名专家。经过专家的质询环节之后,鉴定委员会讨论并形成了鉴定意见:溢达无水染色项目构建了全新的极性/非极性二元非水介质染色体系;探究了该体系中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和染色机制;开发了染色工艺;研制了染色设备和溶剂回收成套设备;利用了二元溶剂的特性解决了活性染料水解、无盐促染和匀染等问题,染料固色率可达到97%以上,溶剂回收率达到99%以上。
经第三方机构检测,与水介质染色相比,极性/非极性二元非水介质染中深色可节约盐100%、水95.8%和降低能耗39.3%,染色产品各项色牢度和安全性符合GB/T 18885-2020《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已完成计划任务书的要求,极性/非极性二元非水介质染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项目鉴定,建议加快该技术产业化推广应用。据悉,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27件,其中已获是授权专利14件:包括授权发明专利9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件,在2017年5月,成功申请成为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并于2021年12月15日,经科技部专家组的线上评审和考核,全票通过验收。
大企之大 在于责任:在2021年十如对话上,溢达集团副董事长杨敏贤就曾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但溢达集团仍然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铺平道路,同时在溢达集团官网发布了《2021溢达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公告了集团9个重点目标的贡献和成就。而“无水染色技术”的成功实践则是溢达对“绿色工厂”的生动诠释,小小的一朵棉花乘着科技创新的春风,搭着绿色制造的快车,必将成为中国纺织业谱写白金传奇的见证者。“大企之大,在于责任之重,身处创新涌动的年代,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溢达人的未来使命。”张玉高如是说。四十多年来,溢达集团从未停止过对绿色科技领域的深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励志笃行 有所作为”,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缩小贫富差距是溢达人的愿景和目标,作为一家知识型创新公司,溢达全新设立品牌及分销、纺织服装、创投三大事业群,在未来,集团除持续创新纺织服装业务外,还将全力拓展崭新领域。“溢达人以绿色之手拨动创新之弦,以零水染色、中水回收、盐回收、清洁能源及储能技术、纺服产业的碳排放管理技术、自动化装备技术、数字化的价值链技术等等核心技术助力中国服装纺织产业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从‘紧跟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溢达集团创投总监肖风介绍说。
武汉纺织大学“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机会,积极推动产业用纺织品服务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工程:采用石英纤维为“火星探测计划”研制特殊弹性隔热部件,采用蚕丝微纳米粒子实现“月面国旗”的构色方案,采用无机玄武岩纤维长丝为“特殊双卫星”项目研制特种连接绳索,研制石英纤维2.5D织物及其生产装备并用于某特殊导弹外壳的生产。同时,还研发出海下特殊用绳网结构与特种产品、织物基柔性键盘等柔性电子器件等。对于推动产业用纺织品的高端化转型升级,学校目前也正在积极突破。例如:“战地止血用多糖纤维织物”正在进行III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双层结构补片及其无张力疝修复技术已经进行临床应用,小口径人造血管在北京阜外医院开展了首例人体临床应用,与武汉协和医院联合开发生物质基人工心脏瓣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在产学研用协同方面,徐校长认为,下一步着力点还是以“需求”为导向,以“人才”为抓手,通过行业的组织和引导,促进“研”和“学”围绕“用”发挥作用。其实,《指导意见》体现出对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如坚持创新引领、坚持结构优化,坚持合作共赢,并提出八大重点领域的提升行动。他说,这些重点领域的提升和突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也只有不断的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十四五”时期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医卫用纺织品生产基地,拥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特别是仙桃市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级非织造产业“四基地两中心”建设。结合《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对于湖北省如何贯彻落实纺织类规划,徐校长建议,上游加强基础材料研发,下游深度融入高端医疗、航空航天、军工、环保等领域,中游强化智能制造和标准质量工作。通过共建“湖北省非织造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凝练非织造产业的技术研发方向和关键技术难题,打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创新示范的国家省市一体的科研平台。他说:“最根本的还是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搭建符合研发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平台和制度,并为之配套产业资金和金融资本等多渠道的支持。”
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让人类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时代同行,致力于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双碳承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绿色工厂也成为了全球发展的新主题。5月25日,由央视《未来使命》栏目推出的“满而不溢 达济天下”专题报道,向外界展现了纺织巨头——溢达集团耗时9年攻克的“无水染色”技术,也讲述了这家现代创新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故事。
9年坚守 让“天方夜谭”成真:身处传统行业,40余年来,溢达从未放弃过解决污水污染的探索。在这里传统技术遇见现代科技,溢达人坚持用创新打造出了一家高新技术型纺织企业。在长达近9年的“无水染色”研发之路上,溢达人攻克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最终取得了技术突破。作为该项目的牵头人,溢达集团首席科学家及集团研发总监张玉高感慨良多:在近9年的时间中,无水染色技术的研究与工业化应用,拼的是速度,比的是耐力。该项目是一项前所未有,且颠覆行业生产的技术。这期间每一点改进,每一步探索的背后,都是企业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体现。据悉,张玉高已经在溢达任职近30年,回想当初,令其毅然从加拿大回国,加入溢达团队的引力不是丰厚的薪资,恰恰是企业对于人才和创新的极度重视与执着追求。“梦想无痕,溢达人不断开拓求新,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我国41个工业分类中,纺织业废水排放量位列第三,仅次于造纸和化学工业。如何减少对水的污染成为了困扰全球纺织行业的问题。从棉农手里的一朵棉花,到商场顾客身上的一件衣服,生产每吨棉织物需用水约150吨,其中,染色环节用水98吨,占比高达65%,耗水量最大。